大英博物館_帕德嫩神殿石雕
|

大英博物館|10大必看館藏|3大鎮館之寶|1.5天參觀路線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7/27

超級大的大英博物館,就算花一整天的時間也逛不完!這篇文章整理了3個必看的鎮館之寶,還有10個我認為一定不能錯過的館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馬上找到自己想看的收藏品!還有更多關於大英博物館的知識,一起當個深度旅人吧!

大英博物館|基本資訊

坐落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最知名且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759年,當時還是殖民強權的日不落帝國英格蘭,藉由殖民、征服、掠奪、貿易、探索等等方式,從全球獲得了許多不同文化的珍貴文物。因其背景,在這裡可以許多其他博物館所沒有的收藏。

• 地址:Great Russell St, London WC1B 3DG英國,Google Map
• 官網:British Museum
• 博物館內地圖:Museum map | British Museum
• IG:https://www.instagram.com/britishmuseum/
• 生日:1759年1月15日,今年是開館後的第265年!

大英博物館需要門票嗎?需要預約嗎?

■ 大英博物館是免費的!

為什麼參觀免費呢?

官方的說法是:「為了推廣市民與遊客多多參觀與參與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英國境內許多博物館是免費讓民眾進入參觀的!」

然而真正的原因,或許是因為99%的館藏物都是從其他地區來的,是屬於他方文化的寶物,在進步的社會氛圍下(政治不正確下),以此營利似乎說不太過去。但畢竟維持與維護大量的館藏是相當耗費資源的,行有餘力的話可以在入口處的捐獻箱投入5英鎊。不過5英鎊也不是小錢,選擇到館內的餐廳或禮品店消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 大英博物館不用預約!

沒預約走右邊;有預約走左邊

世界第一有名的博物館,參觀人潮自然多的很嚇人,如果擔心會在入口排隊排很久的話,可以到官網進行「入場預約」,但我實際一早去排隊入場時發現,有預約的人比沒預約的人還要晚進到博物館裡…

大英博物館預約網站:點這!(進入網站後點選此頁的”Book tickets”)

一般來說博物館內人潮的流動率很高,大部分遊客都是來看一下木乃伊,拍個照後就會離開了,即使沒有預約也是一下就能進去。當天我會被卡在外面,是因為「無預約」隊伍的安檢人員根本沒有好好上班,隨隨便便就讓人通過了,反而有預約的遊客被好好地檢查了一番XD。

預約後會收到這樣的電子郵件。如果是要在觀光旺季造訪倫敦,會擔心人潮的人,還是可以上網預約一下保個心安唷!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交通

有三個地鐵站位於博物館附近:
托定咸宮路站( Tottenham Court Road) — Central線、Northern線
霍爾本站 (Holborn) — Piccadilly線、Central線
羅素廣場站 (Russell Square) — Piccadilly線

正門的位置可以Goole定位這家星巴克(點這!)。但通常開門排隊的人潮,會延伸至紅色圈圈處的巷口。

大英博物館展廳介紹 & 1.5天參觀路線

■ 各樓層介紹

大英博物館可以分成:大廳層、上層、下層,並不是1、2、3樓。博物館是一個環狀且內部不對稱的建築,而且各層內部還會再分樓層(level),所以講第幾樓會使人困惑。

最好記的方法是,一走進來的地方是大廳(Ground floor),廣大空間的正中間有個圓柱體,迴旋樓梯、禮品店都在這裡。

迴旋樓梯走到最上面的地方就是上層(Upper floor)。上層逛完後,會在展廳裡找到其他往下的樓梯,只要開始往下就會馬上進入大廳層的範圍。要往下走2次樓梯才會到平面,用這樣的想法看地圖應該會比較清楚。下層(Lower floor)只有一個展廳,因此不會迷路,照著指示就會到了。

■ 大廳層&上層

這是大廳層
這是上層

我比較推薦的參觀動向是以文化作區別的路線,也就是集中看完一個文化,再看下一個,例如先看古埃及再看中東。以上圖表的每一個顏色都代表一個文化,提供給跟我一樣用文化來逛大英博物館的人~

然後為了避免迷路,上下層移動建議都統一走中央的迴旋樓梯。

1.埃及路線-藍色

進館後直接往中央的迴旋樓梯前進,直達上層的Room 61,從Room 61看到Room 66。上層的埃及區會介紹各時期的古埃及,木乃伊、壁畫、卷軸大部分位於這幾個Room。看完接著從迴旋梯下到大廳層,前往Room 4,這邊擺放了大型的古埃及雕塑品,時間軸上會與上層的交錯。(不熟歷史的朋友很容易把古埃及文明與古中亞搞混,所以不建議交錯參觀,雖然博物館把他們擺一起。)

2.希臘羅馬路線-紅色

略過棕色的部分,直接前往Room 10,從Room10~Room23是希臘文化,看完後走到上層的Room69,Room69~Room73可以看到希臘文化如何演進到羅馬文化。

3.歐洲路線-黃色

希臘羅馬是歐洲文明的先驅,建議看完希臘羅馬再來看歐洲。歐洲都在上層,從Room40~Room51,此區有古英國的歷史千萬不能錯過。

4.中亞路線-棕色

大廳層是亞述文化,上層是美索布達米亞文化。如果時間有限,我覺得埃及、希臘看完就可以看中亞文化了,歐洲文化大外宣太多,平常電視上也都看的到XD

上面的四個路線:埃及、希臘羅馬、歐洲、中亞,都想好好看的話就超過一天了。其他還有美洲、非洲、亞洲等規模比較小的展區,有興趣的人可以穿插過去參觀。

路線只是建議,大家還是要先做點研究,看對哪個文化比較有興趣,就好好花時間在上面吧(例如神鬼傳奇迷可以去埃及區、冰與火之歌迷可以去歐洲區之類的哈哈)!

大英博物館10大必看館藏

大英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不用說那是一定必看的,但除此之外,身為歷史迷的我,還有另外10個覺得一定一定不能錯過的重要展品,有些是真的超級重要的文物,有些是個人覺得超酷,總之就統整起來推薦給各位啦!

下面會用三種「我個人主觀」的標準,來評比這些文物。分別是:
「熱門」- 代表文物受觀光客關注的程度。
「重要」- 代表文物受學界關注的程度。
「獨特」- 代表文物吸引我關注的程度(笑)。

■ 真正的大英文物-盎格魯撒克遜的薩頓胡頭盔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41(Sutton Hoo and Europe AD 300–1100)

文物重點:

1. 現今英國王室起源於11世紀,來自法國的諾曼第王朝,而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就是在此之前的英格蘭政權。

2. 盎格魯-撒克遜來自於歐陸西北部的日耳曼蠻族,逐漸遷移的過程中,驅趕了羅馬人以及凱爾特人,同時也將古英語帶進了英格蘭

3.有紀錄的英格蘭史可以簡略分成三個部分:過去至羅馬時期、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諾曼第王朝以後。薩頓胡頭盔代表著中間這段時期的藝術、軍事、文化成就。

4.頭盔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性,眉骨&鼻樑部分可以注意到是雕塑成一隻飛龍的形狀。

Room41是我非常喜歡的展廳。盎格魯-撒克遜基本上可以視為中世紀英國的戰國時期,充滿著許多英雄故事,晚期受到歐陸外族入侵時,堅強抵抗的故事也很精采,Netflix上的《The Last Kingdom》就是在講撒克遜的故事唷!

■ 地獄冒險攻略指南 – 死者之書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62 ( Egyptian death and afterlife: mummies)

文物重點:

1. 古埃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如果死者能證明自己是「無罪」的話,就能前往冥王-奧西里斯的樂園。證明的方式就是拿自己心臟與「羽毛」比重,這並不是普通的羽毛,而是真理與正義女神-Ma’at的羽毛(btw 她的形象是鴕鳥XD),如果心臟比羽毛輕就表示無罪,反之有罪的話,心臟就會被Ammit吃掉。

2.Ammit是畫中蹲在地上的怪物,它是鱷魚+獅子+河馬的混合體。很重要必須提醒!吃心臟的不是阿努比斯!雖然祂是胡狼頭,但不代表祂貪吃啊XD 此外,阿努比斯(Anubis)也不是冥王,祂比較像是整個流程的監督者。

3.《死者之書》在埃及語裡是《通往光明之書》,內容很長不僅限於上面的圖面。此書可視為死後世界的破關攻略書,引導亡者如果和避開陰間的險難與怪獸,成功回答神明的問題,最後通過審判抵達冥王-奧西里斯的樂園。

4.《死者之書》身為破關公略是可以客制化的,畢竟每個亡者生前犯下的罪不一樣,所以該書不只有一個版本,照片中只是比較著名的審判部分。

我知道到埃及區大家一定都等不及要看木乃伊,但屍體上不會寫這些充滿文化感的故事啊~(棺材上有時會寫啦),雖然讀不懂聖書體(埃及象形文),但看著圖示也能抓到這些有趣故事的脈絡!

■ 詛咒的法老 — 圖坦卡門 ft. 朝日新聞展覽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大廳層(Ground Floor) - Room 4 (A spectacular statue of a great Egyptian pharaoh)

文物重點:

1.圖坦卡門之墓是保存最完整,且沒有被盜墓過的法老墓。倖免於盜墓賊的原因是,古代工人把自己家蓋在圖坦卡門墳墓的入口上面,所以根本沒有人知道那邊有一座法老墓(這樣是可以的嗎XD 住在帝王陵寢上面哈哈)

2.詛咒起源於20世紀時首批進去墳墓的幾位研究人員,後續相繼死亡。原因推測為墳墓掩蓋多年,內部充斥著高濃度的細菌與微生物。

3.圖坦卡門的爸媽是宗教狂熱者,兩個人單挑所有古埃及祭司,直接把埃及多神教改為一神教,但後來兒子不支持他們哈哈,圖坦卡門上位後又把多神教改回來了。

4.19歲即過世的圖坦卡門,木乃伊被現代學者檢驗出多重的疾病,包括貧血、畸形以及瘧疾。

在電影《神鬼傳奇》中被提及的圖坦卡門充滿著傳奇性。2023年一月造訪時,剛好趕上日本朝日新聞製作的「圖坦卡門重塑形象」展覽,運用插畫的方式呈現出不同面向的埃及文化作品。

當時真是超幸運的,離開倫敦的巴士快要開了卻一直找不到圖坦卡門的雕像,最後已經放棄確定要離開了,經過處口附近的展覽室時,瞄到的那一眼就直覺確定是圖坦卡門(一定是法老賜給小粉絲我的心電感應!),很高興能不留遺憾地結束大英博物館的行程,耶~

■ 見證殖民時代的掠奪-奈及利亞貝寧銅器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下層 - Room 25(Masterpieces of African art)

文物重點:

1.貝寧銅器來自於埃多人(Edo)在15世紀時建立的貝寧王國,當時統治著現今奈及利亞的南部地區。

2.銅器總數約在3~5千之間,樣式多變且內容豐富。人形圖案鉅細靡遺地呈現了過去貝寧王國的文化、服飾、宗教、社會階層等等資訊。後人可以透過觀察人形身上的配件,是否含有非洲以外的物品來推測該人形的社會地位,擁有越多貿易品表示地位越高。

3.英國殖民手段爭議:1897年英國的殖民官James Robert Phillips,帶著和平意圖(要確定捏?殖民者?)前往奈及利亞。在違反當地風俗,堅持要在祭典期間禁入國境的情況下,部分英人被貝寧戰士殺害。於是乎,英國派出海軍上將Harry Rawson發動報復行為,侵略、洗劫、破壞王宮後,正式地殖民奈及利亞。貝寧銅器即是在此時被大量地送出非洲。

4.貝寧銅器對於奈及利亞人民,甚至是其他非裔民族都帶有重要的文化認同意義。始終戰爭紛擾不斷的黑色大陸,貝寧文化是少數被保存下來的高度藝術遺產。

第3點是不是跟日本入侵台灣的故事有點像呢?沒事闖進別人家,別人不開心就說他們不夠「和平」,於是身為進步的民族必須要外送「和平」過去…(但日本的藉口更扯就是了XD)

目前貝寧文物算是檯面上最有爭議的大英博物館文物之一,奈及利亞政府非常努力地在跟英國政府協調,希望能歸還文物撫平被殖民所造成的傷害。

■ 馬雅文化 — The Yaxchilan Lintels (Yaxchilan門楣)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大廳層 - Room 27(Mexico)

文物重點:

1.這些石板裝飾在馬雅Yaxchilan城門的上緣,也就是所謂的「楣」(是的,城門上的雕塑被切下來帶到歐洲了)。

2.圖中拿著矛的國王是Bird Jaguar IV(鳥美洲虎四世),馬雅人取名字很簡單暴力吧XD

3.同貝寧銅器,馬雅石板傳達了關於當時文化的眾多訊息,包含透過服裝可以分析出王室與貴族的區別。

4.眾多石板大部分由三位雕塑師製作,可以在石板上面找到簽名。古代能有專職的藝術家表示,文化已發展到不需要所有人都從事糧食生產的程度。

Room 26 & 27擺放了北美與墨西哥的展品,這兩個展廳在有點奇怪的地方,基本上在上層都逛完後往下走時才會發現。雖然文物不多,但能在歐洲看到美洲的文物好像也是某一種值得(?),畢竟要再去美洲有點麻煩。石板附近有一本轉印的書,可以透過這本書更仔細地觀察馬雅藝術。

■ 古早版的通用文字-楔形文字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55 (Mesopotamia 1500–539 BC)

文物重點:

1. 楔形文字(Cuneiform)是西元前3200年被被蘇美人發明的文字,最一開始是象形文字,後來逐漸發展成筆畫的樣子。

2. 出土於號稱文化起源的兩河流域。這個「文化起源」是印歐語系(印度>中東>歐洲的範圍)史觀,東亞與非洲大陸的歷史發展,跟他們的伺服器是不一樣的。

3. 像是拉丁字母之於西方、漢字之於東亞,楔形文字在西元前是諸多不同文化語言的共用文字,如蘇美、亞述、巴比倫。雖然楔形文字與這些語言,並沒有演化呈現今尚存的語言,但作為歷史研究還是廣泛的被解讀當中。

一直覺得台灣歷史課,在介紹兩河流域時,沒有將人類學、語言學等知識一併講解非常的可惜。這個區域的歷史充滿著人類對多元文化、多元語言、冒險、傳說等元素的渴望。

對語言學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個連結(A language family tree — in pictures | Education | The Guardian),內部的圖是印歐語系的家族樹狀圖。

■ 華麗的蘇美女王-普阿比(Puabi)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55 (Mesopotamia 1500–539 BC)

文物重點:

1. Puabi是西元前2600年的蘇美城市 — Ur 的女王。但Puabi是來自於另一個城邦國家-阿卡德,她的政治地位詮釋了當時城邦之間交流。後來阿卡德統一了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其他城邦,成為史上最早的帝國。

2. 直到1922年出土前,Puabi的墓從來沒有被發現過。挖掘的過程也充滿傳奇性,Puabi墓地的位置是從其他遺跡,透過研究推測才得到的資訊(如果是神鬼傳奇就會做成藏寶圖!)。

推薦Puabi純粹就是因為我覺得她的頭飾超華麗超美!強烈的民族風格伴隨著色彩搭配的美感,再次被古代人的工藝技術驚豔。而且第一眼看到頭飾時,還以為是日本的卑彌呼女王耶,依稀記得某作品的卑彌呼就是類似這種形象哈哈。

■ 有點詭異的精緻工藝-灌木叢中的公羊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56 (Mesopotamia 6000–1500 BC)

文物重點:

1.此件藝術品約是與Puabi女王同期的蘇美城市 — Ur所出土的文物。

2.公羊像的內部是木質,表面由金箔捶打而成,布置成一隻公羊趴在灌木叢上進食的模樣。背部黑色的部分是由瀝青上色。

3.公羊背上的圓柱體,被推測為來可以支撐碗盤類的物品,因此此藝術品可能是祭祀用品。

4.出土時內部的木質結構已經損毀,整體造型是後來由考古學家修復而成的。公羊像是一對的,另一隻被收藏在美國賓州大學。

同樣都是超阿祖級的古文明,相較於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呈現出十分不同的工藝技術。4600多年前的人類就有辦法製作出這樣的藝術品,著實使人驚訝。但…這隻羊的造型,好像很適合出現在跟聖經主題有關的恐怖片啊…

■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漢摩拉比法典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55 (Mesopotamia 1500–539 BC)

文物重點:

1.超著名故事的來源-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法典基本原則)。

2.法律人必看。漢摩拉比法典被視為世界上最早有系統的法典之一,全文收錄了282條條文,包含租借、賠償、訴訟、繼承、奴隸等等。

3.律法可以追溯到當事者的兒子。例如:如果屋主因房屋倒塌而死亡,建造者就必須被處死。如果房屋倒塌壓死的是屋主的兒子,那建造者的兒子也必須被處死。(what the…?!)

■ 索爾的槌子

• 熱門程度:★
• 重要程度:★★
• 獨特程度:★★★★★
• 位置:上層 - Room 41(Sutton Hoo and Europe AD 300–1100)

文物重點:

1.維京人約莫在8世紀末時登陸英格蘭,來自於現今的丹麥、挪威和瑞典等地區。最初的腳色是海盜和掠奪者,但久而久之也融入英格蘭社會。

2.跟盎格魯-撒克遜人同時期存在於英格蘭,有諸多衝突與交流。而後被盎格魯-撒克遜政權統治。

3.此時期的維京人信奉傳統的北歐信仰,而盎格魯-撒克遜人則是基督教信仰。

這個小槌子完全就是私心覺得超重要(超酷~),看漫威時覺得只是神話的索爾槌子,居然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信仰。這個小槌子就如同現在基督世界的十字架,但在身上有保佑加持的意義。雖然維京人的遺物在英格蘭遍地都是,並不算特別稀有,但對於瞭解這片不只是英格蘭人的英格蘭土地來說,實在是很酷的文物!

大英博物館3大鎮館之寶

博物館在歐洲到底有多多呢? 大概是轉角一個不小心都會被某某小文物館的階梯給絆倒的那麼多吧!每個博物館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題,但像大英博物館這種什麼都有的大館,其鎮館之寶就更令世人注目了。以下就來介紹大英博物館不可以錯過的三大館藏吧!

■ 羅塞塔石碑-沒有這塊就沒有遊戲王可以看

• 位置:大廳層 - 複製品放置在售票亭旁邊

羅賽塔石碑是一塊在埃及羅賽塔發現的黑色花崗岩碑,上面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種不同版本:古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草書體的古埃及文和古希臘文。這使得專家們能夠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並重新研究古埃及文化,內容為是紀念法老托勒密五世即位的宣言。

石碑的發現對於理解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的關係非常重要,揭示了兩種文化和語言之間的交流。石碑對於理解古代埃及的政治、社會、經濟和宗教制度亦極具價值。沒有這塊石碑,所以有關埃及文化的創作作品,如小說、電影、漫話都不會出現。什麼歐西里斯的天空龍、太陽神的翼神龍都不會出現啦~

但十分可惜我造訪的時候,真跡不對外開放。官網的資料顯示石碑應該擺放在拉美西斯二世像的前方,也就Room 4一進去就該看到。但我在博物館裡找了好久都沒看到,問了n個博物館人員,也是都只得到「複製品在售票亭的旁邊(You can find the replica next to the ticket desk)」

就是右邊那塊黑黑的東西

當下只覺得很莫名,結果還是找不太到。因為誰知道?!羅賽塔石碑的複製品居然不是放在展示廳(Room),而是就這樣丟在路邊?!一旁也沒有任何的文本與介紹。不確定大英博物館是對於太多觀光客感到厭煩還是什麼理由,讓石碑被隔離在這種地方的作法,實在不是很明白啊…

(雖然抱怨一堆又只有複製品看,但真的看到上面的文本時,還是沒骨氣地被感動了)

■ 埃及木乃伊 -直衝到木乃伊那區就對了!

• 位置:上層 - Room 61~Room 66

所謂的「木乃伊」是屍體經良好保存處理後的狀態,世界各文化中都有各自保存屍體的方法。埃及木乃伊的獨特之處在於,古埃及人相信保存良好的屍體可以幫助死者成功度過考驗抵達來世,因此在屍體保存的技術、儀式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古埃及是個相當長的時間,從西元前3100年到前330年間橫跨了2000多年,在不同時期的展廳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木乃伊。像是貓、鱷魚等被古埃及人視為聖獸的生物,也會被做成木乃伊。

參觀的過程完全不會恐怖,因為展廳裡滿滿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非常的嘈雜壅擠,如果我是木乃伊可能會被吵醒然後對著大家比中指吧XD

■ 帕德嫩神殿雕像

• 位置:Room 18 (Iconic sculpture from ancient Greece)

帕德嫩雕像,是一系列原本位於希臘帕德嫩神廟的雕塑品,於西元前5世紀由雕刻家Phidias與其助手創作而成,是古希臘藝術的集大成作品,同時也是希臘式民主的象徵。

雕像中人物的身形可以看到當時希臘人的審美標準,以及對於力與美的堅持,這樣的身材放到現在還是很棒呢,可以說古希臘的健身標準果然超越時空哈哈。

小插曲:帕德嫩雕像是我最喜歡的收藏品之一,但博物館內不能架腳架,獨旅的我一直很猶豫該怎麼留下紀念(過去經驗讓我不太信任西方人的拍照技術…)

此時一位正在拍照的亞洲女孩被我盯上了(嘿嘿嘿嘿),東方妹子拍照絕對不會有問題,這不是偏見,是真理!厚著臉皮搭話後,果然對方一下子就領會到我想拍什麼,還迅速地一直拍好幾張讓我可以回去自己挑照片(這就是共識啊!來自東方的共識啊啊啊!)

「Thanks!I’m from Taiwan. How about you?」
「Thailand. We’re similar hahaha」

看來國名被搞錯的困擾,不是只有台灣單方面啊哈哈哈~

大英博物館線上導覽

除了可以預約真人導覽外,進博物館後也可以掃描櫃檯的QR Code,下載”British Museum Audio”這個app。戴上耳機就可以一邊參觀一邊聽關於文物的介紹。當然比較熱門的文物,其導覽內容是需要收費的,不過能聽到部分就很不錯了。

大英博物館紀念品商店

• 位置:大廳層的正中央,博物館需要收入,位置絕對不會找不到的。
• 線上商店:British Museum shop (britishmuseumshoponline.org)

知性景點的禮品店,果然是充滿著高深知識的書籍們,歷史迷看到每一本都好想買啊~但因為我這次來歐洲走一個背包客行程,在沒有托運行李的情況下只能背10KG上飛機,我真的不能再買厚重的書了嗚嗚(剁手)。

除了書籍以外,還有許多跟文物有關的,卡通化的商品。像是這隻阿努比斯玩偶,天啊看到的時候完全就是心臟爆擊> <,要不是背包空間限制了我的理智,大概又要破費了(25英鎊)。

紀念品商店的價格可以上去官網參考一下,想要大採購的人可以早點把錢準備起來!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有餐廳嗎?

有的!大廳層裡有設置用餐區,這裡有許多座位,並販售簡單的餐點,上層還有一家餐廳,販售較高級的西式料理。想省錢的人可以自己準備食物,館方沒有禁止外食,不少當地人都帶著便當盒進來。

價格請參考圖片~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爭議 & 我的感想

上述提到的貝寧銅器、帕德嫩雕像之外,亦有諸多文物正在被文化原屬國抗議,物品必須被歸還至母國。大英博物館與英國政府就兩個理由,決定不將文物歸還:

  1. 考量到文物在文化母國是否能受到妥善保存
  2. 文物是經由合法程序獲得,因此大英博物館可以合理保存

第一點還有點道理,對於處在戰亂、經濟不佳的地區,如此考量是合理的,但第二點就強詞奪理了。以帕德嫩雕像為例,雕像又被稱為埃爾金大理石(Elgin Marbles),19世紀初英外交官Elgin從神殿拆下來拿回國展示而得名。當時的希臘正被鄂圖曼帝國統治,神殿被利用為火藥庫使用,基於這樣的理由Elgin經由獲得鄂圖曼政府的同意,將雕像拆下並帶回英國展示。(拆下與送到英國展示,這之間的必要性?)

文物會被移走的地區,時空背景下國力都是處於弱勢,這種情況下要討論法源,個人認為是沒有意義的。試想歐洲人與美洲原住民,或漢人與原住民談論土地交易,不對等權利下的合法性能夠當作參考依據嗎?

再提一個冷知識,國中歷史學過的「火燒圓明園」,當初放火燒掉圓明園的Elgin,就是拆下神殿雕像的Elgin的兒子。到處破壞別人家的藝術品,難道是流在血液裡的習慣嗎。

大英博物館對我來說,比起人類歷史,這邊更像是殖民歷史的縮影。彷彿看得見過去意識過高的歐洲人,如何將戰爭與破壞帶到了全世界。不只是大英博物館,歐洲各地的博物館也都館藏著大量不屬於自家文化的東西。或許有人說那些地區沒有能力保管人類遺產,但真實情況是,如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崩壞的體制全都來自於殖民時代的剝削。被奴役、被掠奪後,現在連用以文化認同的文物都要不回來。先破壞再保存,文化似乎跟保育類動物的處境相去不遠。

以遊客的角度來說,這樣「高CP值」的博物館真的很方便,走幾步路就可以看盡全球的文化。但大量的館藏也造就動線、擺設、人員管理上的困難,比起歐洲其他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更像是一座大倉庫,是一種「把所有字都丟上畫面的PowerPoint」的感覺,字體很小、路線混亂、安檢不明確、人員不耐煩等,都讓人體驗很糟。

1.5天逛下來的感想。「這裡是座必來的博物館,但卻也只是必來而已。」

嗨!還喜歡日日散策的文章與故事嗎?
如果藉由以下的連結買網卡、訂房、預約行程
就能讓日日散策獲得一點分潤
進而支持我們繼續產出更多優質的旅行文章!
(或是點個廣告或是小額贊助也很棒~~)
找飯店、民宿、青旅:Booking.comTrip.comHotelsCombined
找活動、找體驗:TripAdvisorTripGuru
找網卡、交通、活動:KKdayKLOOK
倫敦旅行最划算:The London Pass 倫敦通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