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司
|

宜蘭 | 牛頭司-耕牛小學堂!牛年行大運,跟著牛牛去耕田!

最後更新日期 2021/02/25

牛頭司

離台北車程一小時的宜蘭,是補班後的週日最適合的踏青地點,這次的踏青很特別,是要往田裡面踏!

我們情侶出遊的慣例都是諭先把行程規劃好,在抵達目的地前,完全不跟我透露一點訊息,這次依舊,甚至到了牛頭司的老闆開始講解活動時,我都還不知道今天到底來幹麻的

但是!!!牛頭司的體驗活動,就是能讓人迅速地沉浸到牛牛的故事中,去體會過往支撐台灣農業的牛耕文化。

牛頭司

「牛頭司」原本是1624年荷蘭人為管理引進台灣的牛隻,所設立的牲畜管理單位(台灣原本沒有牛牛喔,想不到吧~)自此之後,牛隻與台灣的農耕畫上等號,但隨著工業時代來臨,過往濃厚的人牛情誼在台灣越來越淡,因此老闆重新設立了「牛頭司-耕牛小學堂」,希望透過教育來推廣耕牛文化,讓老一輩重溫幼年生活,讓年輕人更認識台灣。

牛頭司

介紹完園區後,下一步就是認識牛牛們啦~園區大多數的牛牛都是退役的「耕牛」,老闆將牠們買下,讓牛牛可以在園區享受退休牛生,免去被製作成漢堡牛排的命運

老闆很詳細地介紹每一隻牛的個性與故事,聽了一輪想說不就是牛嗎?個性會差這麼多嗎?!沒想到,我們親眼看見這些牛牛後,發現牠們的個性真的差超!級!多!
尤其是叫「哞哞」的小屁孩黃牛,跟其他牛隻不一樣,牠是從小在園區被老闆養大的,看牠一直跑出柵欄、衝撞其他牛牛、妨礙體驗進行,認真懷疑哞哞是不是以為自己是狗狗呀

牛頭司

體驗開始囉!第一關是餵牛吃草。

牛頭司

我捲~

牛頭司

第二關,幫牛牛抓屁屁,如果尾巴翹起來就表示有抓到點喔!

牛頭司

原來牛的髮旋(ㄗㄥ)是長在背上呀!

第三關,帶老黃牛奶奶出來散散步。

前三個活動結束後,會讓遊客們稍作休息,到這裡為止是1.5小時的小型體驗,有參加後續活動的我們接著繼續接下來的活動,準備做牛汶水湯圓

命名由來有一說是湯圓在糖水中的畫面,很像水牛玩水的樣子,第二種說法就讓各位親自去牛頭司聽故事囉~

湯圓揉好後,就是今天最重要的節目了!牛耕體驗!

由職業級耕牛「拖拖」負責我們的體驗前進的指令是喊「來」,停下則喊「Ho~」,拖拖真的很會辨認聲音,老闆講解時不小心說到「停下來」,拖拖聽到「來」就開始走了

牛頭司

開始耕田時,在我們發號施令之前,拖拖時不時還會轉頭看,好像是在等著我們這些菜鳥看到底什麼時候要開始走,真的超級可愛

這個牛耕是3小時體驗中才有的活動,也是我們一致覺得來牛頭司最新奇、最有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

牛頭司

第五關,大便爆米花

體驗用乾燥後的牛糞當柴火,加熱爆米花。其實台灣是沒有使用乾燥牛糞生火的習慣,山脈縱貫,植被覆蓋全島的台灣並不缺柴火的。牛糞生火主要是高原地區的族群會使用的方法。

牛頭司

後來老闆還拿出一個形狀超完整的大便給我們拍照

爆完爆米花後,湯圓也煮好了,最後的活動就是享受自己手做的小點心,以及到美美貨櫃前拍照。離開前順便再去看牛牛們吃晚餐。

牛頭司

因為牛牛實在太可愛了,特定做了一支影片,分享在牛頭司的美好下午

這次的體驗時間大約為期三小時,整趟體驗的節奏相當明確,放慢步調享受田園生活的同時,又不斷有新東西吸引我們的眼球。其實台灣的傳統文化有相當多引人入勝、值得人們細細品味並努力保存的故事,每次參加完文化體驗,都覺得自己與土地間的連結更加親密,並為自己生在這片土地上而驕傲。希望偶然看到文章的你們,也能多去挖掘並參加這些文化教育活動,用行動支持台灣傳統文化轉型,期望不遠的將來,台灣能像日本一樣將自己的傳統文化包裝地更美並傳播地更遠!

牛頭司的FB連結在這,一起去找牛牛玩耍吧
牛頭司FB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