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城阿姆斯特丹
|

書評|自由之城:阿姆斯特丹|現代自由的誕生之地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3/23

「自由之城:阿姆斯特丹」是一本精彩的歷史、哲學、商業、藝術、英雄傳記與冒險類書籍。推薦給熱愛自由、熱愛賺錢、熱愛旅遊的人,不論是哪一族群,阿姆斯特丹的故事都不會令人失望。

自由之鄉

這本書從與一位長者的談話開始,她是安妮的兒時玩伴,「安妮的日記」的那位安妮。這個開頭讓我擔心這會是本讀起來有壓力的書,但還好作者沒有著墨太多於納粹,幾頁後就飛快地帶讀者回到阿姆斯特丹的黃金年代。

自由主義(酷)、殖民主義(不酷)、消費主義(不酷)、資本主義(恩..)、炒地皮(絕對不酷)。作者討論阿姆斯特丹如何發展上述那些名詞時,我腦中浮現的是21世紀,而非剛結束中世紀的歐洲,阿姆斯特丹的發展就是如此的超時代。這座城市是自由與資本的發源地,因為長年受擾於水災,市民必須不分階級地齊心對抗環境,因此包容多元與提倡合作成了尼德蘭人的基底文化。

image by: Peter Elenbaas

諷刺的自由

自由經濟與出版文化從城市透過大航海時代向外擴展到全世界,史上第一座股票交易市場在這誕生,第一次經濟泡沫也在這破裂。尼德蘭式的創新,充滿驚奇也充滿諷刺,不只是股票市場,反抗威權開創自由先驅的尼德蘭,最後也是回到世襲君主的框架中,直到現在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尼德蘭國父-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左圖),身為王室從小扶持的寵臣愛將,威廉一世卻能在尼德蘭人民族受迫害之際,選擇背棄王室站在人民的一方,讓阿姆斯特丹能夠繼續以自由之城存在。但諷刺的是,威廉二世想入侵阿姆斯特丹,而後威廉三世登上王座,現今尼德蘭國王則是威廉一世的第11代子孫。

談到包容主義,仍舊是尼德蘭式的諷刺,宗教自由與超越美國的多民族融合,這些引以為傲的自由背後,是無法抹滅的歷史傷痛。於納粹期間,有將近75%尼德蘭猶太人無法熬過,許多猶太人被出賣的故事,是尼德蘭永遠的痛。

即使阿姆斯特丹與尼德蘭,有如此多矛盾與諷刺,依舊是個令人想往且充滿夢想的國度。自由最大的優勢也是其最大的劣勢,包容弱勢同時也會含括到惡勢,從書中看到的尼德蘭的掙扎,其實是現今全球人所遇到的掙扎;世界遇到的問題,尼德蘭都已經遇到過了。

書中沒提到,但我不斷想到的台灣

像是尼德蘭的包容文化,關於北歐進步的社會制度,以前曾聽過一個說法:身為海盜後代,北歐海盜緣起匱乏的環境,燒殺擄掠後獲得的辛苦資源,唯有靠公平分配才能支撐眾人到下一次出征,因為這樣的文化讓北歐撐過最艱難的時期,因此北歐人的血液中內含著對公平的堅持。

這讓我想到台灣,曾讀過日治時代日軍的評語:台灣人就是貪財又怕死。似乎不是太好的評語,但換個角度想,這是一座不斷被歷史列強強暴的島嶼,住在島上的人誰都沒有能力去左右世界局勢,甚至”台灣人”這個自我概念,一直到了近代才逐漸形成。所以,貪財怕死又如何,在我看來這就是求生意志,就算是苟延殘喘,只要能活到最後都是贏家。

阿姆斯特丹開啟了大航海時代,1624年新阿姆斯特丹成立(紐約),在同一年尼德蘭人也將資本主義帶到了台南。台灣自始至終就是個商業島(原住民比漢人更早在台灣進行國際貿易),從被外國人壓榨到建立起自己的家園,從資本主義的奴隸蛻變為不輸歐洲國家的經濟體,我認為”強大的求生意志”就是台灣值得驕傲的民族性。

• 讀冊:點這!(修訂版)
• 更多閱讀心得:一起來當書蟲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